■ 編者按
  1月20日至2usb月11日,來自北京多所中小學校的近300名中小學生參加了新京報小記者訓練營,在新京報資深編輯與記者的手把手指導下,掌握了初步的新聞採訪與寫作、攝影技巧。本版擇優刊發了幾名小記者的作品,並配以專業點評,希望能激勵小記者們獲得更大進步。
  小記者作品點評:李天宇,新京報時事新聞部資深編輯,任小記者訓練營《新聞寫作》課老師。李天宇人像塗鴉建築設計/小記者朱梓菲
  姥姥的春節
  ●王錦諺,橙子班鼎曜餐飲製冰機小記者
  “放假了!”一聲歡呼,迎來了愉快的假期春節。西裝我和媽媽趁春節回去辦點事兒,順便看看姥姥。
  我們到了姥姥家,姥姥特別高興,從我們到家她就忙個不停,又是買菜,又是做飯,又是收拾家。姥姥笑著說,“快要西裝過春節了,大家又不常回來,難得團圓嘛!”
  中午,舅舅打來了電話。姥姥問:“你什麼時候回來?”舅舅說:“我要出差,慧慧媽要加班,慧慧還要補課,我們就不回來了。”姥姥一聽,臉上的笑意全沒了,怔怔地站著,過了一會兒才喃喃地說:“不是說好的一起吃頓團圓飯嗎?怎麼又不來了?”舅舅淡淡地說:“等慧慧中考完了吧!”姥姥嘆了口氣,掛了電話,低下頭,嘴裡嘀咕著什麼。
  媽媽在一旁說:“媽,我要和錦諺去拿房產證,也不回來了......”外婆猛地抬起頭,聲音微微顫抖:“什麼?你們也不吃了?”她的眼神黯淡下去,隱隱透出失望,似乎一個美好的願望被狠狠地擊碎了……
  很久,姥姥默默地靠在沙發上,似乎疲倦得再也沒有力氣站起來。一直在旁邊的王奶奶走過去,輕輕扶著她的肩說:“他們有他們的事,反正我兒子兒媳婦、閨女都不在,就到我那去吧。”聲音沙啞,語調凄涼,不像在安慰姥姥,倒是像安慰自己。姥姥嘆了一口氣,硬撐著站起來走進裡屋,拿出外套,到了王奶奶家。
  春節在我們的歡歌笑語中飛逝過去了。但在我們享受春節的時候,又有多少老人在孤獨度地過這漫長的春節呢?
  點評:
  讀了你的作品,我能感受得到一位老人在節日的喜悅中,所經歷的無奈與忍耐。
  文中用了很多對話描寫,但姥姥的語言並不多,人物性格的刻畫幾乎都是通過動作描寫來完成的,這些動詞串起一連串的場景感,讓讀者雖不見其人,但仿若處其景。這是一位細心的記者,她的觀察融在了筆下、記憶里。這是一篇帶有力量的文章。也希望記者的父母,能夠讀一讀,體會一下晚輩與長輩的心情所向。
  上完攝影課不再當菜鳥
  ●王尕,蘋果班小記者
  2月8日,作為一名新京報蘋果班的小記者,我分別於上午下午參觀新京報社、赴朝陽公園參加攝影課程。
  上午,在巫慧老師的帶領下,我們從新京報社的六層逐層往下參觀,瞭解到一份報紙是如何產生的。參與的人員不光有新聞工作者(例如記者、攝像、編輯),還包括技術工作者(例如組版員、校對、圖處),缺一不可。而新京報採用的是編輯責任制。巫慧老師向我們展示了用方正系統給報紙排版。在排完版後要打印3份樣本去校對,校對無誤後才能印刷。由此可見一份《新京報》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。
  下午,我們坐車前往朝陽公園進行實地攝影課。在中午的時候,田錚老師已經給我們講授攝影簡史和紀實攝影應該怎樣的拍攝。我們要尊重拍攝對象,謙虛學習。到了公園,我們分組學習攝影。北京的初雪還沒有消融,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場景。我嘗試改變曝光時間和光圈大小,拍攝了令自己滿意的照片。是老師教給我攝影知識,我才逐漸擺脫“菜鳥”的稱呼。我還要更多地嘗試。
  點評:
  這篇文章能體現記者的總結歸納能力,她沒有像很多小記者一樣,就現場寫現場,是把思考放在了人物上,在敘述中穿插細節,消息源的運用規範而合理。
  報紙是這樣印刷的
  ●熊浩源,荔枝班小記者
  今天我們新京報小記者來到了人民日報印刷廠,要參觀印刷報紙的整套過程。工人日報社印刷廠是北京的大型印刷廠,負責印刷《新京報》、《北京青年報》等5份報紙。它位於東城區安德路甲61號院,是個占地面積較大的院子。
  印刷報紙大致分為四個部分:供紙、印刷部、摺紙機、推機頭。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是供紙工作室。那裡擺設簡樸,只有幾個接受供紙的電腦和在牆上張貼幾張的註意事項。指導老師以與我們生活有關的三原色作為引子,使我們大致瞭解了印刷報紙的上色過程和原理。
  工作人員帶我們去參觀了印刷報紙的場所,體驗了工人的平常工作,小記者們也是熱情提問。接著,小記者又參觀了印刷報紙廠房的另一部分。這裡是將紙張打理運送的地方,佈滿了紙張和一個個“迷你”小車。
  接下來,我們參觀了將報紙整理打包的車間。在這裡有一堆堆打包好準備運出的報紙。這些報紙將由幾個通向窗外的運輸通道直接通向外界,便於大批量報紙的傳送。工作人員說,印刷是個體力活,工人要鉚足勁兒乾。
  工人日報社印刷廠始建於1992年,是個歷史悠久的印刷廠。但據工作人員說,印刷行業的前景可能不太樂觀。未來,人們手捧報紙獲取信息的方式可能一去不復返了。
  點評:
  這是靠近新聞寫作的一篇作品,稿件中儘量去除了自我感受,採用白描手法。在現場還原上,也沒有大而全,是小而專,這樣能讓讀者的觀感在某部分印象更強,更濃烈。在記錄上,這位記者也顯得更用心,比如他準確寫出了印刷廠的門牌號。這一記錄,因為人無我有,在某些時候顯得尤為重要。
  未來的新京報
  ●連小川,蘋果班小記者
  時間過得真快,轉眼就到了2050年。當時是個高科技時代,也是個新聞多的時代。我突然發現,很多媒體都消失了,只剩下一些知名媒體,新京報就是一個。於是我參觀了一下新京報。
  我遇到了新京報一個非常知名的記者-熊貓記者!他先帶我參觀了打印室,發現打印室只有一個印表機,打印速度非常快,後面有一個大板子。熊貓記者說,這個印表機能頂上一個打印廠的速度。後面那個板子是把報紙印完扔到空中,報紙就會飛到訂報紙的人家門前。繼續往前走,就到了編輯部,編輯部人很多,因為這個時代新聞太多了,需要很多人來寫稿件,最後由一個高智能電腦來檢查。熊貓記者又說,要是有事情剛發生並且趕不過去的話,他們會用一個傳送器,來快速趕到現場……熊貓記者還特別說了一句,其他媒體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派機器來採訪,做報道,但他們的報道不夠準確,也不人性化,而新京報和其他一些媒體存下來的原因是他們還是由人來做事情……當我正在贊嘆的時候,突然聽到媽媽在叫我——原來這是一個夢。
  點評:
  很佩服這位記者的想象力,他寫出了2050年新京報社的狀態。他對未來的預見,和現在很多媒體專家的判斷一致,這讓我覺得驚奇。比如他提到,“在2050年,很多媒體都消失了,只剩下一些知名的媒體”,這恰恰是新京報高層對紙媒未來的判斷。
  在小記者的夢中,最讓我佩服的是,即便是未來,也有我們需要仍然遵守且永不改變的原則,機器再智能,最有含金量的工作,還是要由人來完成的。  (原標題:文字作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b60qbjsz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