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登山不以艱險而止,則必臻乎峻嶺矣。”古往今來成大事者,英勇果敢是必備的品質。然而有時候,勇敢不是沒有成為敗事之端的可能。
  《三國演義》中的袁紹,可謂勇敢的反面典型。閹黨禍亂朝綱,他力主誅殺宦官,董卓擅權營私,他統領十八路諸侯討伐。然而,他舉大業的雄心,遠不如割據一方的貪心強烈。吞併了“冀青幽並”四州還不夠,又同曹操爭霸中原,最終失敗覆亡。曹操評價他:“乾大事而惜身,見小利而忘命,非英雄也。”是謂該勇不勇,不該勇又勇了。
  並非所有的勇敢都值得推崇,什麼時候該出手,什麼事情決不能出手,取決於理智和道義。有時候選擇“不敢”,不敢侵占民脂民膏,不敢貪戀榮華富貴,雖然看上去近乎“怯懦”,卻顯出明察是非的遠見卓識。就算被人指作“沒膽量”,又有何妨?
  勇敢的能量是正還是負,取決於目的和時機。同樣是勇敢,敢於解放思想打破教條束縛,敢於提出尖銳批評意見,同敢於打擦邊球另搞一套,敢於公款吃喝送禮,性質天壤迥異;同樣是“不敢”,不敢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,不敢打破選人用人潛規則,同不敢縱容家人為非作歹,不敢同老闆大款勾肩搭背,影響大不相同。一些資源能源大省,在轉型發展、淘汰落後產能上畏葸不前,而主管項目審批的副省長和發改委卻成為腐敗重災區;一些紀檢監察幹部,醉心於職級晉升、工作福利,卻對“問題幹部”視而不見、不敢過問,以至“小蒼蠅”長成了“大老虎”,問題歸結到一處都在於,“膽子”跑偏了。
  宋代理學家張載曾評價自己:“平生於公勇,於私怯,於公道有義,真是無所懼。”這何嘗不是為人處世、調和鼎鼐的黃金法則?在公事上勇往直前、義無反顧,事業發展便會無往而不利,問題迷霧、矛盾僵局、利益桎梏,無論哪只“攔路虎”,到頭來都只是“紙老虎”;在私事上退避三舍、畫地為牢,放棄了功名利祿、花天酒地、人情關係,守住的是做人本色,成全的是清廉人生,相較費盡心機追逐私利,不更讓人舒心?於公義,進一步就會柳暗花明;於私利,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。若是顛倒過來,人必難成大事,政治生態也會因之烏煙瘴氣。
  “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”。對黨員幹部而言,最大的風險危機常常就隱藏在公私不分、勇怯不辨中。促改革謀發展滿腦子想的都是個人政績,再多勇敢能有多少出息?改進作風顧慮的全是利益待遇,何求刮骨療毒清除入髓頑痾?擠占民利不顧群眾反對,職務消費不怕揮霍浪費,子女不肖不加約束,越是大膽越會製造更多更嚴重的違紀違法。正因為這樣,揮舞權力之劍,必須時時謹記公私勇怯的辯證法則。“計利當計天下利,求名應求萬世名。”方今之際,深化改革永無止境,社會發展催人奮進,惟有在公與私、進與退、勇與怯的問題上擺正態度、找準方位,才能成就一番無愧於天地人心的事業。
  想起了周恩來總理。於公,工作起來不知疲倦,即便生病住院也常常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;於私,絕不占公家一分錢的便宜,到哪兒就餐都如數付錢、交糧票;坐車去理髮、去公園、去醫院以及私人訪友,車費都記入賬冊,月底從工資中扣除。共產黨人勇做公而忘私、剛正不阿、敢於任事的表率,還有什麼值得畏懼的呢?  (原標題:“於公勇,於私怯”(人民論壇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b60qbjsz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